体育器械 分类
划龙舟吧别学马术了千万家长犯错 心理学最新研究速递

  NBA直播端午节要赛龙舟。我孩子如果去学习划龙舟我是支持的,但去学马术我就要考虑一下了,为什么?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我们都同意,儿童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强身健体、有益身心,所以有的家长喜欢让孩子学马术,有的家长让孩子学游泳,有的让孩子踢足球、打篮球。

  体育运动有益孩子身心的原因在于:体育运动会制造很多机会来让孩子们建立社会关系和友谊,有助于在运动环境中培养归属感[1]。与不运动的孩子相比,从青春期(11-16岁)到成年早期一直参与运动的人,他们所感受到的压力较小,出现焦虑症状也较少[2]。

  但是,事物都是一体两面的,运动也有它的“副作用”。有些研究发现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会导致焦虑和倦怠[3]。高训练量和频繁激烈的比赛(环境)以及完美主义和低自尊(个人)容易导致年轻运动员的疲劳[4]。强调胜利或鼓励不道德行为的教练行为也可能激发运动员的攻击性行为[5]。

  先说结论:在青少年的运动上,建议家长多培养孩子从事“团体运动”而非“个人运动”,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有好处。

  他们调查了11235名9至13岁儿童的运动习惯和心理健康数据,把运动分成为了两种,团体运动、个体运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1.专门做“团体运动”的孩子心理状态较好。具体说:这些孩子出现焦虑、抑郁、退缩、社交问题和注意力问题的发生率较低。团体运动代表性的是足球、篮球、棒球、排球等。

  2.专门做“个人运动”的孩子比那些从不运动的孩子有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练习体操、游泳或网球的年轻人有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原因1:参个人运动(比如体操)的儿童和青少年有可能在独立运动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大的压力,这可能会导致导致心理健康问题[6]。在观众面前独立完成一项体育任务,会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和压力[7]。可以想象,儿童和青少年在单独比赛中(比如网球)会敏锐地意识到他们的父母对他们表现的期待,从而造成表现压力。

  原因2:个人运动(比如网球)运动员也很容易把他们的失败归咎于内部因素(即自己的问题),这可能是因为孩子是单独运动,没有可以与之分担责任的队友[8-9]。而孩子自己背负与运动竞赛有关的失败、承担所有的责任会导致心理健康的下降。

  原因3:个人运动(比如舞蹈)运动员容易受到他人对其身材长相的评价的影响[10]。孩子参加以身材为重点的运动(如芭蕾舞/舞蹈)比其他类型运动出现更多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这篇文章有其局限性,它调查的主要是美国青少年,而美国和中国有着很大的文化差异,在对待运动的态度上更是相差甚远。

  综上,在青少年的运动上,我们建议家长多培养孩子从事“团体运动”而非“个人运动”,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有好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本文由:欧洲杯体育用品官方提供
Copyright @ 2024欧洲杯直播_欧洲杯赛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