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在这一天闭幕。观众离席,带着激动或是遗憾;运动员离场,带着奖牌或是伤痛。
他们的前半生与“运动员”这个身份紧紧捆绑,与世人短暂地分享了一段或光辉、或落寞的岁月,至于漫长的后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或许你也曾因升国旗、奏国歌而感到骄傲,慷慨激昂的情绪过后,故事还没有结局……
曾经,她无数次地用曼妙的身体,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而如今,只有被大片老茧模糊的手掌,和严重骨质增生的双脚,依稀勾勒出那长达24年的挣扎。
2007年11月,距离北京奥运会还有不足9个月,程菲被任命为“中国女子体操队队长”。
为了备战奥运,程菲每天都会带着队员们到国家队的体操训练馆训练,训练馆墙壁上的内容4年一换,队员们一看就是4年,但没有人会对此习以为常。
2005年11月23日,17岁的程菲获得第38届世锦赛女子跳马金牌后,她的照片就被永远高挂在了那里,与李宁、刘璇等体操名宿比肩。
体操馆里还设了一面长3.2米、高1.5米的“耻辱墙”,墙上贴着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国内十几家媒体对体操队的批评报道。
雅典,是中国体操的伤心地。那一年,中国队几乎在所有优势项目中败北,最终仅获得1金2铜共3枚奖牌。由于队员们频频掉下器械,媒体戏称他们为“中国摔跤队”。
2004年之后,“卧薪尝胆”成了体操队上下的共识,作为队长,除了“雪耻”,程菲似乎别无选择。
她还是会按时走上训练场,因为她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哪怕我们再怎么劝慰自己说,金牌不会毁掉你的生活,失败也无所谓,但实际上,金牌就是你的唯一。”
但是,在2008年8月13日,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决赛进行当日,当小将邓琳琳完成自己的项目回到休息区,听到的第一句话是:
团体赛中,程菲负责平衡木、跳马、自由操三项,其中平衡木一项,刚一开始,她便从器械上掉落。
那是当天全队上下唯一一个重大失误,但最终,她们有惊无险地获得了创造历史的女团奥运金牌。
胜利的喜悦,很快冲淡了观众的记忆。赛后,程菲大方地接受记者采访,也打消了所有人的顾虑。
在很多人看来,她拿下这枚金牌几乎是囊中取物。因为,在此之前的连续3届世锦赛,这个项目的冠军从未旁落。
2008年8月17日,程菲登场。前一天,她宣布为力保单项,放弃参加女子全能比赛。
第二跳,空中动作行云流水,观众已经准备好庆祝,但“跳马”的成败瞬息万变,落地时,她跪在了垫子上。
那一天,奥运会女子跳马金牌花落朝鲜选手洪恩贞。她夺冠的动作是:踺子转体180度上马直体前空翻转体540度。
这个动作,有一个更简单的名字——“程菲跳(The Jump of Cheng Fei)”,体操史上第一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女子跳马动作。
曾经,程菲凭借这个动作“打遍天下无敌手”。而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程菲输给了“程菲跳”。
在跳马比赛之后进行的自由操项目中,作为中国体操史上第一个女子自由操世界冠军,她仅获第七名,领奖台从未如此遥远。
北京奥运之后,当中国人再次听到主题曲《我和你》,有感动、有振奋、有骄傲……但对于程菲来说却是无比伤感。
她后来总结道:“我不是一个热爱竞争的人,但责任感让我觉得自己必须这么做。”
4岁进入老家的黄石体操学校,7岁那年,她离开家去武汉集训,紫色体操服小了,就从肩膀那儿剪开,缝上一段黑布接着穿。
父亲总是在早上来看望她,从黄石到武汉明明只要两小时车程,但为了省钱,父亲总是买夜班船票,晚上11点上船,凌晨5点半上岸,再搭公交车到女儿的学校,而母亲也会彻夜不眠地等消息。
程菲的脚板肥厚,并不利于稳定地“抓住”器械,为了训练自己,她从小就养成习惯:只要进入体操房,就决不允许脚跟落地。
体操是一项高风险运动,“大龄”运动员们往往越练越怕,后期只求平安落地。他们之间偶尔调侃,不要受伤,哪怕人趴在垫子上都没事,自己能走下场就行。
彼时,程菲正在经历着韧带拉伤、手指骨裂、膝盖积水和坐骨结节。她曾告诉母亲:“别以为我年轻,其实已经是一把老骨头了。”
4年,对于一个女子体操运动员来说,无比遥远。但她最终还是走到了2012年。
那年6月中旬,距离伦敦奥运会开幕还有一个半月,在一次训练中,程菲的跟腱断裂。
退役之后,她回到武汉教体操,但只教最小的孩子、最简单的动作,至于竞技体育,她这辈子都不会再碰了。
岁月,带给运动员的,除了伤痛,还有不断的告别。告别年轻,告别赛场,告别生命中重要的人。
今年年底,郎平即将年满60,她原本打算在今年奥运会结束后退休,但如今又要再多等上一年。
2008年奥运会,美国男篮有一支“梦八队”:詹姆斯、科比、韦德、保罗、霍华德、安东尼、基德、波什;
“08男篮”部分成员,左起:王治郅、姚明、王磊、易建联、李楠、孙悦、朱芳雨
这样不加修饰的回答,一时间众人哑然。或许,现在对中国男篮的未来盖棺定论,还为时尚早。欧洲杯直播